1.镜检:从软下疳开放性溃疡取材涂片标本染色,杜克雷嗜血菌易检出,未破溃病灶从脓肿或横痃中穿刺,取其穿刺液涂片标本染色也易检出,更为典型,从溃疡处取材作涂片时,由于脓性分泌物中的杂菌易使结果混淆,故应先将溃疡清洗干净,涂片可用革兰氏染色或姬姆萨染色。杜克雷菌在涂片中为短小(2μm)的呈平行直线排列的二极染色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如果有典型的症状,实验室又能查到杜克雷菌,本病即可诊断。用美蓝染色或革兰氏染色等镜检用10×100倍油浸观察。 2.培养检查:软下疳菌分离培养较为困难,故在采取病变材料时应注意取软下疳溃疡边缘下贮留脓汁或穿刺横痃抽吸的脓汁作为检体,或再用生理盐水充分洗涤溃疡底面后,再用生理盐水湿棉签涂抹标本送化验室培养。 常用的培养基有淋球菌胎牛血清琼脂、巧克力马血琼脂,取标本时应将溃疡表面的痂皮和碎屑去掉,用灭菌拭子采取分泌物和溃疡的基底部物质。将标本接种于平皿上,划线分离。平皿放入5%~10%二氧化碳和饱和湿度的环境中,于33℃~35℃至少培养48小时看结果。杜克雷菌的菌落较小,如针尖大小,光滑,呈半球形。但菌落常呈不同的形状,可呈半透明状、浅灰色和肤黄色等。菌落的特点是紧密,如用接种环触之,几乎整个菌落在培养基上滑动。对培养出的菌落可用氧化酶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对辅酶Ⅰ和氯化血红素等试验,根据不同需要加以鉴定;也可用过氧化氢酶、吲哚、尿素酶、糖的利用试验等加以鉴定。对菌珠进行鉴定是诊断软下疳所必需的。有些不具备条件的实验室,一发现有细菌生长即诊断本病,是不科学的主要有:氧化酶试验弱阳性,过氧化酶试验阴性,非卟啉试验阴性,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硷性磷酸酶试验阳性。 杜克雷嗜血杆菌的培养不仅有助于诊断,而且可确定分离的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目前已分离出耐抗生素的杜克雷嗜血杆菌。 3.血清学诊断软下疳 感染杆克雷嗜血杆菌能产生抗体,通过血清学检查,不论是补体结合,凝集反应以及荧光抗体间接法等均可证实,但尚未推广,目前认为IgM抗体敏感性为74%,IgG抗体敏感性为94%,其特异性分别为84%和64%。 4.对软下疳患者进行必要的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对本病的诊断。组织病理显示3个带,上层为溃疡底部,较狭窄,可见嗜中性白细胞、纤维蛋白、坏死组织及革兰氏阴性杆菌;中层颇宽,含多数新生血管,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血管腔闭锁,血栓形成;下层在真皮深部,为致密的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